行业视点
经规院(鉴定中心)举办学术大讲堂——“数据空间赋能铁路运输体系构建”名师讲座
经规院(鉴定中心)举办学术大讲堂——“数据空间赋能铁路运输体系构建”名师讲座按照经规院学术大讲堂活动计划,2025年1月16日,邀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磊教授作“数据空间赋能铁路运输体系构建”专题讲座。秦永平副院长、郭树东副院长,线站部、四电部、规划所、运输所、经管所、标准所、定额所、工程部等部门的干部职工以及国铁集团审计局、川藏办、资金中心、投资公司、信息公司和浩吉铁路公司的领导和专家听取了讲座。黄教授从大数据的技术与发展、国家战略与行业应用等视角出发,阐述分析铁路大数据应用、数据治理、内外部数据共享相关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研究对策与解决方案。面向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的矛盾,阐述数据空间相关概念与解决方案,并提出在海铁联运、铁路口岸等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郭树东副院长在总结时表示,本次讲座深入剖析了铁路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为解决铁路行业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国铁集团提出打造“六个市场化运营中心”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为更好服务于国铁集团,经规院(鉴定中心)将紧扣自身职责任务,积极打造一个平台、促进四个融合,推进数智化转型发展,开创经规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作出新贡献。2025-01-22详细>>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发布时间:2025-1-6 来源: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发布,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十四五”铁路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国家铁路局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强铁路技术标准管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行业标准化需求,结合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管理工作实际,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将《铁道行业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23号)、《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24号)、《铁路工程造价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31号)(以下简称“3个标准管理办法”)进行整合修订,形成《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与3个标准管理办法相比,《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主要修订以下内容:一是统一整合标准管理办法。覆盖装备技术、工程建设、运输服务三大领域标准的范围要求、实施要求,以及制修订各阶段的流程要求;二是明晰职责。明确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及各部门、铁路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等职责;三是明确各领域标准属性。明确铁路行业标准和铁路国家标准的强制性、推荐性属性;四是调整铁路行业标准范围,明确行业标准侧重于铁路装备、建设和运营的安全要求,运输组织作业具体要求由铁路运输企业规定;五是补充完善标准版权、涉及专利、过渡期标准实施、标准解释等内容;六是优化标准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等阶段的具体流程;七是增加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总体要求,对铁路相关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转化等进行了规定。《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共计七章五十六条。主要内容为:一是基本要求,主要规定了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和标准层级、标准分类、标准属性、标准管理主要任务、标准制修订基本要求、标准制修订范围、技术要求、标准国际化等;二是管理职责,主要规定了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标准化技术组织、编制单位职责,编制单位及起草人资质等;三是标准计划,主要规定了立项程序、标准技术服务合同、计划调整、经费使用等;四是标准制定,主要规定了编制要求、项目种类划分、制修订项目流程和要求、基础项目要求、管理项目要求、快速程序、涉及专利要求、采标要求等;五是标准发布,主要规定了标准发布及备案、行业标准编号、标准出版、档案管理等;六是标准实施与监督,主要规定了标准公开、宣贯、过渡期标准实施、解释、修改、复审、版权、企业执行标准要求、标准实施监督、编制单位管理、举报处理等;七是主要规定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总体要求等。《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是铁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制定铁路标准化发展规划、建设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制修订铁路行业标准、编制铁路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提供了根本遵循。《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办法》于2024年12月9日起实施。一图读懂铁路技术标准.jpg2025-01-08详细>>推动站城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客运枢纽与城市高质量融合发展论坛(2024)在上海隆重召开
推动站城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代客运枢纽与城市高质量融合发展论坛(2024)在上海隆重召开 2024年12月8日至9日,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由经规院(鉴定中心)、中交协现代客运枢纽分会、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客运枢纽与城市高质量融合发展论坛(2024)”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数智低碳、安全韧性、枢纽经济”主题,探讨客运枢纽与城市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与方式。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原副市长彭沉雷,国铁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立新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陈湘生、朱合华,国铁集团原总工程师、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院长郑健等26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受邀作主旨报告,国家铁路局相关部门,国铁集团客运部、工管中心,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公司、设计院、高校、科研院所、施工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报告围绕“数智低碳、安全韧性、枢纽经济”主题开展,富有深度的学术交融充分阐述了新时代客运枢纽与城市高质量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课题,将对新时代客运枢纽建设工作带来积极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组委会组织赴上海松江站观摩活动。上海松江站预计今年内正式通车,是松江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站房工程由铁四院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联合体设计,鉴定中心审查。上海松江站是沪苏湖高铁沿线8个车站中的最大站,预计年客流量2500万人次。松江枢纽聚集了沪苏湖高铁、沪昆高铁和沪昆铁路等多条线路,将通达长三角80%以上城市。未来,上海还将高标准建成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宝山站等大型客站,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引擎,驱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撑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 党委书记周红云同志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对论坛进行总结。强调铁路工作将继续聚焦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原则,着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助推新时代客运枢纽与城市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2024-12-12详细>>经规院(鉴定中心)举办学术大讲堂——“适应高质量发展形势,变革咨询理念和方式”名师讲座
经规院(鉴定中心)举办学术大讲堂——“适应高质量发展形势,变革咨询理念和方式”名师讲座 按照单位学术大讲堂活动计划,2024年11月27日,单位邀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伊生教授作“适应高质量发展形势,变革咨询理念和方式”专题讲座。周红云书记、秦永平副院长、郭树东副院长,经营部、科信部、技术部、桥隧部、四电部、投资部、规划所、经管所、标准所、定额所、工程部等部门的干部职工参加了讲座。讲座中,刘伊生教授深刻剖析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具体涵盖实施模式一体化、建造方式工业化、城乡建设绿色化、目标管理集成化、管控手段数智化以及竞争环境国际化等方面。同时,讲座深入探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新要求,从历史沿革、市场化症结、政策演化、改革目标及核心环节等多个视角出发,对我国工程计价的发展历程与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改革进行系统性阐述。此外,讲座聚焦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通过分析其提出背景、相关政策及标准、基本含义、主要特点、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全过程工程咨询在新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新挑战,为咨询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讲座结束后,周红云书记召集秦永平副院长、郭树东副院长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刘伊生教授进行交流研讨。周红云书记表示,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迈进,经规院(鉴定中心)将继续秉持先进咨询理念与方法,勇于革新,积极应对行业变革,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交通强国梦想贡献经规院(鉴定中心)的智慧与力量。12024-12-02详细>>经规院公司荣获5项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11月15日,第十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郭竹学,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路生出席大会。国铁集团党组副书记宋修德主持颁奖大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钱铭主持论坛。本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最高奖3名、创新团队奖10个、成就奖41名、青年奖90名。经规院公司(鉴定中心)1人荣获成就奖、3人荣获青年奖,UIC高速铁路系列国际标准创新团队荣获创新团队奖,获奖人员及团队代表受邀到场参与大会并接受表彰。公司领导与获奖代表合影 詹天佑成就奖:胡清波(地地质路基咨询部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铁路地质勘察与技术研究,国铁集团地质专业带头人。主持川藏铁路地质勘察工作,构建了 “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技术体系,提出了针对复杂地质的减灾选线方法,支撑了川藏铁路方案稳定和建设安全。主持70多项国家重大铁路项目的地质勘察、地质问题攻关和勘察成果评审,主持国家重大川藏专项1项,参加省部级系统重大课题8项,在遥感设备研发、灾害风险识别、航空电磁法勘探和“天空地井”综合勘察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优秀勘察奖8项;发表论文13篇、专著1部,发明专利7项,为铁路勘察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詹天佑青年奖:辛思远(环评机辆咨询部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铁路给排水、环保专业勘查设计审查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雄安至商丘等百余个重大铁路建设项目节环专业的设计咨询审查和瓦塘至日照等50余个铁路重大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主持参与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0余项,参与编制及审查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规范10项,参与川藏铁路建设方案设计与审查,执行负责川藏铁路重点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审查过程中,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环保工程措施扎实落地。主持建立我国高铁全封闭声屏障的整套设计技术体系,填补了全封闭声屏障研究空白。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取得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曾获铁道环保奖等奖励。 詹天佑青年奖:霍建勋(技术标准所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隧道相关重点领域标准和科研工作。作为研究骨干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36项,攻克多项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部分成果纳入行业标准及技术文件;主参编铁路技术标准40余项,参与UIC《高速铁路设计》系列国际标准编制,为提升隧道建造水平提供标准支撑;组织编制50多项通用参考图,完善国铁集团隧道标准设计体系。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入库成果2项;授权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2项,编著著作6部,发表论文16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铁路局铁路科技标准规划专家库,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奖励。 詹天佑青年奖:黎旭(桥隧咨询部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审查和科研工作。担任川藏铁路隧道工程勘察设计负责人,主持川藏铁路雅安至昌都段隧道工程技术方案研究工作,攻克了极复杂环境条件下超长深埋隧道规划设计的技术难题,为川藏铁路极复杂环境设计建造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主持或作为骨干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铁联合基金、国铁集团重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标准规范6项,授权专利20余项。曾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国家铁路局优秀工程设计奖等多项奖励。 詹天佑创新团队奖:UIC高速铁路系列国际标准创新团队UIC高速铁路系列国际标准创新团队由国铁集团科信部、经规院、铁科院人员共同组成,负责人霍保世为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与城际铁路委员会主席、国铁集团专业领军人物,核心成员高策、陈源为国铁集团专业带头人。团队成员获UIC及国家、省部级奖项101人次,多名成员获中国科协青托人才、詹天佑青年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等,建立了一支熟悉国内外标准规则、业务精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国际化队伍。团队聚焦铁路标准国际化,主编UIC高速铁路国际标准11项,发布实施9项;主持铁路重大重点课题16项,发表专著5项、论文30篇;举办首届高铁标准国际论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成果开创了中国主导制定UIC高铁系统级技术标准的先河,全方位纳入中国高铁关键技术,主导建立UIC高速铁路国际标准体系架构,创建了中国高铁技术持续纳入国际标准的新路径,为境外铁路项目提供了标准支撑,推动铁路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团队获UIC标准化杰出奖2项,铁道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标准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 在此我们向全体获奖个人和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公司全体科技工作者们继续传承和弘扬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詹天佑精神,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铁路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2024-11-26详细>>